close

以下是八月媽媽網聚前所提出的問題,我以皮媽的架構稍作調整,將有提問媽媽的問題彙整如下:



如何從生理或行為上觀察確定寶寶是否可以吃副食品?

液體副食品可以開始的時機﹝合乎其中之一即可﹞

  • 滿四到六個月。﹝怕過敏的最好六個月﹞

  • 體重達到出生時的兩倍。

  • 可以坐直。

固體糊狀副食品可以開始的時機:

  • 使用湯匙餵食時,舌頭不完全往外吐,有吞嚥的動作而不是吸吮的動作。

  • 可以用手抓起東西往嘴送。

適當的副食品時間表﹝形狀/次數﹞ 醫院的衛教是說一個星期只能吃ㄧ種食物,沒有異常的狀況才可以換其他的食物,這樣一個星期只能試ㄧ種,一個月只能吃四種,會不會太慢?

剛開始時找一天當中最閒閒沒事的時候開始餵副食品,沒有固定時間表,就找一天當中最閒沒事的時候開始,一天一次,一次一湯匙,從液體狀開始,如果急的話四個月後可以給菜汁或果汁,必須稀釋過一倍以上的,寶寶若適應得不錯,五、六個月起可以開始吃糊狀的果泥或菜泥,新加入的食物一樣試一周,確定沒有問題的食材可以排入寶寶的副食品菜單當中。慢慢增加次數到一天兩次或三次,最後最好固定與大人三餐差不多的時間,好培養寶寶吃飯的習慣。

一周只能吃一種食物指的是新的食材,寶寶沒吃過的,為了排除過敏的可能,所以儘可能選擇單一食材的副食品,購買嬰兒食品時也要確定成份是寶寶吃過不會過敏的東西,因為有些過敏反應不會在吃之後馬上發生,所以才會建議新加入的食材一種試一周。

餐桌禮儀﹝抱著吃好還是讓她自己坐?搶湯匙、翻桌子、滿身是……怎麼辦?﹞

雖然抱著吃很溫馨,但丸子認為最好讓寶寶能坐直時才開始餵副食品,而且最好能坐在餐椅上,綁好安全帶,讓寶寶從小習慣吃完了才下來的餐桌禮儀,在寶寶會走會跑之後,父母親會省很多事,寶寶也會吃得比較好。抱著吃那種溫馨場面偶一為之無傷大雅,但丸子的經驗還是讓餡餡待餐椅上比較省事。讓她好好看大人吃飯也是一種啟蒙學習。

至於搶湯匙,是表示寶寶到了想自己試試或把玩餐具的時候,可以準備不會打破的餐具平常時讓他把玩練習,在餵飯時可以讓他兩手有得忙,不過難免寶寶會伸手進嘴裏,所以一旁的毛巾或紙巾要準備好。

餐椅在購買時最好注意桌子可以妥善固定在椅子上不容易被翻開,而且最好要有安全帶,從小要讓寶寶養成不隨便在餐椅上站起來的習慣,有安全帶及不會翻開的桌子會很有幫助。

當寶寶可以在把玩餐具時抓得很穩時,不妨買幾件長袖的圍兜或塑膠圍兜,用有吸盤的碗配上軟頭的湯匙讓寶寶自己餵,地板記得舖上報紙,會比較容易善後。寶寶自己吃一定比直接餵他來得慢,可以允許寶寶自己吃十五分鐘到二十分鐘,再由大人餵食,一方面節省彼此的時間,另一方面又不剝奪寶寶練習自己吃飯的機會。

怎麼觀察寶寶是否可以接受該項副食品?副食品不適的反應有哪些?如何判斷?﹝皮膚疹、紅屁屁、拉肚子…﹞ 過敏的食物多久以後可以再吃吃看?

寶寶對副食品的接受度可以從很嚴重致命到一點事都沒有吃得很開心,例如花生是歐美寶寶常見的過敏原,嚴重可以到呼吸道痙攣致命,但花生過敏在台灣寶寶比較少發生。

最常見的副食品過敏反應在皮膚及腸道,如果吃了會過敏的東西後全身起疹子、搔癢、浮腫,就必須停止吃該種食材;而在腸道上的表現有脹氣、便秘、瀉肚子及腸絞痛,而且在換尿布時可以發現肛門口一圈紅,這就是過敏圈,表示寶寶對最近吃到的新食材適應不良,如果沒有合併其他的皮膚症狀,可能是腸道裏的酵素還不完全,可以隔幾周等寶寶大一點再從少量開始吃看看。如果吃了新食物後寶寶過敏反應很激烈,例如臉腫起來、眼睛像金魚、全身起疹子抓破皮……,最好該項食材等寶寶大一些,一歲後再由少量開始試吃。大部份的寶寶在夠大了之後,對各種食材的接受度都會提高許多,但也有少部份的寶寶對食物過敏的時間很長,到幼兒期都還無法吃該種食材。

哪些種類的食品適合現階段的寶寶(4-8個月) ﹝喝母奶的寶寶要多加啥副食品、有沒有哪些蔬菜是過敏度比較低的﹞

四個月左右給的副食品主要是「呷氣味」的,母奶或配方奶裏的營養成份足以提供寶寶六個月的營養需求,其間不需要給予任何其他飲料﹝配方奶寶寶可能需要喝開水﹞。六個月後,寶寶對於鐵質及鈣質的需求量會提高,但一歲前的主食還是奶,所以可以針對這兩項營養素去準備副食品,但最好多元化地嚐試,讓寶寶漸漸適應奶類以外的其他食材。

低敏感度的蔬菜有:蘆筍、南瓜、花椰菜、胡蘿蔔、萵苣、芋頭、地瓜、地瓜葉、茼蒿、馬鈴薯………

不過低敏感度不表示完全不會過敏,所以還是必須小心觀察。

除了小魚乾,有沒有其他的鈣質來源?有無必要幫寶寶補充鈣片?

鈣質含量高且人體吸收率最好的食材是奶,牛奶羊奶人奶都好,但一歲之前的寶寶必須喝嬰兒配方奶,不可以喝大人喝的牛奶或鮮奶。一歲後可以讓寶寶多吃奶製品,優酪、布丁、乳酪都好,但要多注意外賣的奶製品用的是奶還是奶油,奶油有很多脂肪但沒鈣質,鮮奶油也一樣。

此外,在食材的選擇上最好找鈣高磷低的食材,像大骨其實是屬於鈣低磷高的食材,磷高鈣低的食材容易排擠食材中鈣質的吸收,反而不是補充鈣質的好選擇,再加上重金屬是累積在動物的骨頭上,所以最好不要以大骨熬湯來作為補充鈣質的方式。

鈣質高的食材:小魚乾、傳統板豆腐、海帶、紫菜、昆布、海苔、豆漿、無花果、川七葉、燕麥、菇菌類﹝維生素D﹞、沙丁魚、連骨可吃的魚、菠菜、甘藍、花椰菜、堅果……

營養補充劑應該看作藥物,醫師許可才幫寶寶補充。

如何善用微波爐做副食品?

凡是蒸煮類烹調方式都可以用微波爐代勞,用大碗公把根莖類的蔬菜切小塊後,放一點點水,蓋上大盤子或保鮮膜,送進微波兩三分鐘,取出來攪拌一下再封好微波三十秒至一分鐘,拿出來用筷子試看看鬆軟度,不夠熟軟就再微波,熟軟後放涼壓成泥就可以做成各種根莖類的菜泥。

  • 提醒各位注意,喜歡果汁機的媽媽們,別把馬鈴薯這類澱粉含量超級高的食材放進去打泥,會變成可以做長城的粘土,還是老老實實用壓的口感會比較好。

葉菜類也一樣,洗好切好,把梗跟葉子分開放,嫰葉放進大碗,蓋上大盤子或保鮮膜後送進微波爐強微波個兩分鐘,取出後用筷子拌一拌再蓋好微波一分半鐘,取出後用湯匙或筷子撥一下看軟度,如果一碰就爛,表示可以磨給寶寶吃了!菜汁可以對水稀釋放練習杯裏給寶寶喝。至於梗嘛,大人可以吃。

  • 各位媽媽注意了,微波跟水煮是一樣的,蓋子蓋著微波好不打開,一樣會變黃,所以微波爐輕聲呼喚時一定要把碗公拿出來,蓋子打開。

肉類蛋類不建議用微波爐,因為加熱不均怕有的部位沒有熟透。可用電鍋或烤箱,一樣很方便!

不要用調味料或鮮雞精或烹大師或柴魚醬油或雞湯塊來煮菜或調味,因為鈉鹽含量太高,調味料裏也含有過多非必需胺基酸,會增加寶寶腎臟負擔。

副食品的保存方式

舉凡食物的營養成份都是現做的最好,放越久流失越多,這個原則在冰箱裏也適用,但是一人部隊的媽媽實在很難做到每頓副食品都現做,所以有變通的辦法,一次做多一點點,最好不必用到冷凍,冷藏一兩天就吃掉最好。

製冰盒很好用,最好有蓋子的比較衛生,若要進冷凍,粥、肉泥、根莖類及果泥都可以,但因為冷凍會使細胞被脹破,所以退冰後水份會比較多。如果是蛋類副食品冷凍退冰後會生很多水,有點噁心,現階段磨泥和米精米粉問題還不大,等寶寶大一點可以吃固體食物時,大概會拒吃吧!

水果類所含的營養素比較脆弱,如果一次要做多,最好冰成塊的,要吃時再磨泥,省掉每次削皮切塊的時間,成塊冷藏營養流失比較少一點。

至於冷凍保存的時間,因為容器不是無菌,最好不要超過一個月,有人說一周,但也有資料說一個月,越快吃完越好。取出來後不必像母奶一樣溫熱,母奶不可進微波爐是因為微波加熱不均,不能燙是因為裏頭的白血球會壞掉,一般副食品沒有這些限制,只不過微波後要注意溫度,不要燙到寶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