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帶著餡餡和餃子去探訪一個朋友。小妮子在朋友家裏很自在,而我們這兩個母親也能好好聊聊,這兩天餡餡鬧過敏鬧得厲害,弄得媽媽沒空關心時事,不知道朋友跟我提起的正是今天遊行的主題──國際不打小孩日。

朋友是兩個孩子的媽,一直以來她都是個嚴格的母親,以做媽媽的資歷,她比我資深得多,她告訴我,孩子不打不成器,她聽一位學者說,打小孩的目的在於讓孩子不忤逆長輩,當孩子不聽話時就是忤逆,當孩子頂嘴時就是忤逆,這些都構成可以打小孩的理由。另外,她還告訴我打小孩不能用自己的手去打,因為手是要去抱孩子的。丸子聽的是一頭霧水,原來她的意思是,打小孩必須使用籐條或教鞭,也就是說,要用「道具」來教訓小孩。

我直接了當告訴她我不贊成打小孩。我知道朋友的意思是做父母的應要要求孩子讓孩子朝正途發展。可是她所提到的不打不成器,我有不同的看法。

我們現在是遠遠比孩子強壯、高大的成年人,在孩子的眼中我們確實是強者。不打孩子並不表示不教導孩子走向正途,但是正途應該是我們身為父母的身教引導孩子走正路,而不是拿著棍棒逼孩子完全接受我們為他們選擇的道路。

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雖然他們不夠成熟,但是仍舊需要被尊重與被理解。有人說孩子是看著父母長大的,做人父母的在打小孩的時候,是不是也正在告訴孩子只要你夠強壯,就可以用暴力叫人屈服?等到孩子長大到再也不怕打的時候,我們又該怎麼教育他們?或者強壓到最後孩子變得更叛逆甚至也有樣學樣用暴力解決問題,我們又該怎麼辦?

餡餡並不是神童,她也會做錯事鬧脾氣不合作,當然,我也曾經被她弄得七竅生煙,甚至打過餡餡的手心,可是我發現體罰對孩子沒有用!

餡餡是個安全感需求度很高的孩子,幾個月前在我第一次打了她手心,小妮子哭得很慘。她邊哭邊說:「媽媽生氣了……媽媽生氣了……」然而,她並沒有如我所願地服從我的要求,只是失控了似的一直哭著唸著媽媽生氣了……此後的幾天餡餡比從前更害怕我消失不見,情緒也變得更加不穩定。從此以後,我立志不打孩子。

在立志不打孩子之後,我又意外地發現,許多時候餡餡不是不合作,只是她的想法跟我們不同,當她發現我了解她的時候,她變得愛笑、穩定,而且願意配合。後來,我就很少用情緒來「教訓」餡餡。那種「妳再如何如何媽媽要生氣囉!」之類的話,我也很少講。我開始練習排解自己的情緒,不把自己的負面情緒用肢體暴力或是語言暴力發洩在孩子身上,即便真的是她惹我生氣。

回家之後,跟我們家老爺聊了體罰這件事。餡爸告訴我,在他讀中學生的時候,每天有百來題的參考書要抄要寫,當時他覺得很無聊,乾脆不寫!他認為花幾個鐘頭抄這些沒意義的東西還不如讓老師打,只是痛十秒,卻省下了幾個小時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回想過去丸子的中學生活,也有那種超級暴力狂的老師,別說不寫無聊作業了!光是背不出洋文課文,課本或粉筆就會從你頭上飛過。當時的小丸子是個膽小鬼不敢反抗,但是我覺得很失望。小學時我的志願是當老師,怎麼不過幾年功夫上了國中,卻發現好多老師IQ都很差,以為打就能「解決」問題,而奇怪的是學生學習成效差,做老師的好像完全不需要檢討教案的設計或教學方式,好像老師只要會打學生就算盡到責任?

做長輩的以為鞭子可以帶來紀律,卻徹底失去了孩子對長輩由衷的尊敬。

我希望在告訴餡餡不可以忤逆長輩之前,先成為一個值得她尊敬的大人。

沿伸閱讀:逍遙蝶老師的「體罰的背後」

本文榮獲中時嚴選好文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