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度過急性期之後,最重要的就是復健了!一般還在住院期間,醫師就會幫病人安排復健,至於復健的方式,視醫院的配備和編制而定,有的醫院是一位協助復健的各科治療師﹝以下簡稱治療師﹞在半個小時或一小時中只負責一位病患的復健工作,有的醫院則是一位治療師在同一個時段裏照顧多位病患。當然一對一的方式在病患復健初期可以得到比較好的照顧,但缺點是治療師的人數與人段有限的情況下,若等待復健的病友比較多,就比較不能安排在自己喜歡的時段,必須牽就治療師的時間安排。


不過復健是一條長久的路,國媽自從中風後復健約莫兩年,可以用拐扙走路走得很好,三、四年後可以拿拐杖去逛菜市場,還可以做一些簡單的料理和家事,但每個病患中風後受影響的範圍不大一樣,所以需要復健的時間也不大一樣。


一般而言,急性期後大約可以看到中風後受影響的程度,比方國媽當初是走進醫院的,但因為栓塞性中風的症狀變化,所以可以漸漸看到單側肢體受影響的程度,克大姑是出血型中風,可能一下子單側肢體就無力,不大一樣,但日後需要復健來幫助肢體恢復到某種程度的功能,或許無法讓身體復原到中風前的狀態,但至少可以自己照顧自己。


一旦開始復健,偏癱病患會發現原來要把無力的肢體抬高或移動是那麼地困難,因為它們……好重……,所以即便只是起立坐下,也必須花很長的時間,費很大的力氣,流很多汗。這些從前幾乎不必費力的活動現在做來是那麼地辛苦,病患的挫折感會很重,有些病患會在這個時候「自暴自棄」,那麼往後生活的狀態就是現在的狀況,往後必須事事依賴旁人的幫助。但如果能堅持下去,持續地復健,那麼偏癱的肢體就能恢復到一定的程度,往後需要依賴別人照顧的部份將會越來越少,病人也會越來越有自信,所以中風的預後,一方面要看血管破在哪裏、塞在哪裏、受影響的程度多少,另一方面則是看病人能否堅持復健。後者必須有堅強的意志力,身邊的人更要多鼓勵病患,漸漸隨著病人的進步,慢慢忍住出手幫忙﹝比如餵病人吃飯、幫病人洗澡……等等,也許一剛開始會需要幫忙,但一直幫下去會使病人對這些自我照顧活動越來越生疏﹞的頻率,一開始病人會做得很辛苦,但慢慢她會越來越上手的。


再者,是中風後病人使用肌力的方式會跟正常人不一樣,所以在復健後會很疲累,有的甚至會「鐵手」或「鐵腿」﹝就像平常沒在運動的人雄雄去跑五千公尺或攻頂玉山一樣﹞,所以針灸、按摩或痠痛軟膏都是在這個部份有幫助,有些病患或家屬以為中風後針灸或熱敷指壓推拿穴位按摩就可以不用復健,那是錯誤的觀念。復健很辛苦,但對於幫助肢體回復功能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另外一個偏癱病人須注意的是患側的手臂與肩膀會因為無力而脫垂,你可以摸一摸病人患側肩膀和上臂的交接處,再摸摸自己的,就知道差別在哪裏。


因為肢體無力外加地心引力,患側的手臂會被往下拉,特別是在站起來或坐直的情況,如果脫垂得太嚴重,不但不好看,也會影響到那隻手臂的功能。所以最好在病人起床前為他們的患側上臂做好支托,在患側恢復力氣之前幫助他不要脫垂得太嚴重。


病人在住院期間的復健通常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回家後也許會發現當初住院的地方離家很遠,天天去有些不方便,其實是可以在家附近找合適的復健診所,請注意,是復健診所,或綜合醫院附設復健科,不是國術館……對不起我也不是對傳統民俗醫學有意見,而是復健科是有政府機構在管理,出了問題至少投訴有門,但國術館?沒有。


選擇一個可以天天去復健的對的地方很重要,因為復健是長期的工作,做得對做得久,效果就會好。


接下來,輔助工具的選購也滿重要的。國媽當初是使用「有爪子的拐杖」,可以在住院期間與復健師商量看看哪一種拐杖最適合。


除此之外,出院後如果可能,病人住有衛浴設備的套房會很方便,如果沒有這種房間,就住離廁所最近的那間房間。病人剛回家的那段時間如果有個便盆輪椅放在床邊,上廁所時不必走那麼遠到廁所去,對病人和照顧的人而言都比較方便。等到病患復健一段時間之後,再讓病人到廁所上廁所,廁所裏最好能安裝扶手,洗澡時也最好有適合高度的椅子,地板可以裝防滑墊,這些東西在B&Q就買得到,價錢也不是很貴,只不過要DIY。安裝之前請記得自己從床上走到廁所去,實際蹲上馬桶,去試想一下病患需要輔助的位置再安裝,輔助扶手要裝在病患健側的方位,不要弄錯了!


另外,輪椅可以考慮購買,往後出門會比較方便。但也可以打聽看看有沒有得借,有些復健診所會願意暫時出借輪椅給固定在那裏復健的病患,可以問一問再決定需不需要添購。


輔具的相關網站連結:


輔具資源中心

輔具產業聯盟

輔具資源入口網站﹝感謝Y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